根据热力学原理来判断钢的结构
据了解,钢的结晶需要两个条件:(1)一定的过冷度,此为热力学条件;(2)必要的核心,此为动力学条件。为液、固相自由焓GL和G。与温度的函数关系。当金属处于熔化温度时,液相与固相处于平衡状态。排出或供给热量,平衡可向不同方向移动。当排出热量时,液相金属转变为固相。反之,固相金属可转变为液相。根据热力学的最小自由焓原理,过程能自发地从自由焓高的状态向较低的状态进行。
由于钢液冷凝过程为非平衡过程,所以要完成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即结晶,AG对应的AT为过冷度。冷却速度越快,AG数值越大,越容易放出潜热(钢液完成从液相到固相转变的凝固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),就越容易结晶,结晶必须在过冷条件下进行,所以可以使用河南选矿设备。其过程分为形核和晶核长大两部分。
我国冶金企业将继续坚持不懈地推进全连铸技术,以连铸为中心的炼钢工艺的组合优化,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,开发高附加值的品种,提高质量,加大节能降耗的力度和环保技术的改造,迸一步促进炼钢与轧钢热衔接的协调。液体的结晶必须有核心。形核有均质形核和非均质形核之分。液态金属中的原子集团在足够的过冷度条件下,变成规则排列,并稳定下来而成为晶核,这一过程即为均质形核,纯金属的结晶只能靠均质形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