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出门就能逛街
当我们步行在城南玉林片区,沿街的美食、酒吧、时尚服饰店会让你流连忘返,这就叫“街道生活”。特别在“临近公共空地”区域中提到:开放空间周边建筑首层更多更好鼓励“街道生活”的产生,适宜开设茶馆、咖啡、餐厅等。另外,因为气候原因,成都人最喜欢“晒太阳”,在公共空间建筑高度、密度布局上,提出,鼓励更多地将自然光线引入公共空间,同时注重开放性,提供开阔的视野。
■路边市场禁车
在北改规划中,规划了150个农贸市场,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去的场所,《导则》提到,市场和周边建筑要融为统一整体,周边建议提供咖啡馆、茶楼、餐馆等公共服务设施,条件允许情况下,可以让摊位延伸到街面,以激活市场,吸引更多人气。对于路边市场,鼓励完全步行,禁止机动车入内,并且最好建在较小的街道或者广场上,不建议在主要道路两侧。
■享受微风拂面
成都是一个少风的城市,鼓励城市空间和开敞空间的设计具有导向性,可以让更多北风和东北风吹过。记者在三张示意图上看到,第一张图上有几栋多层建筑,密度较高的城市布局有助于风从建筑物上面平缓吹过,避免落在城市空间,形成横扫街道的旋风。第二图显示,如果在多层建筑集中地区扩大建筑间距,风会落在地面,影响公共空间舒适度。第三张图显示,如果多层建筑临近独栋高层建筑物,旋风将被强化,同时造成建筑物的热量流失,影响其保温性。
在中,不光是对建筑、小区、商业、市场、街道这些进行了城市设计,还更注重生态,结合成都的气候条件,在“可持续生态发展策略”一章中,重点提出了可持续排水系统和雨水管理、雨水收集、城市热岛效应控制、风环境设计等。其中提出了最大程度减少硬质铺地,使用雨水可渗透停车位的设计。鼓励建设雨水收集设施,这些水可以用于浇灌、清洁地面或洗车。鼓励绿色屋顶及高反射率屋顶的使用,减少热岛效应的影响。
■避免千篇一律
针对城市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,《导则》写道:高层住宅区内的建筑单体设计应避免千篇一律,在体量形态和立面设计总体协调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程度的多样性,特别是沿主要街道的建筑,应该高低错落。
在社区公共空间,应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休闲需求,提供户外健身器材,球类运动场所、儿童活动区等。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应该考虑到日照,要设置遮阳防雨设施,确保一年四季、一天中不同时段都可以使用。
景观水处理
雨水回收
雨水回收利用
雨水回收处理
景观水处理:http://www.slfhb.net/
雨水回收:http://www.slfhb.net/yushuiSolution/438.html
雨水回收利用:http://www.slfhb.net/yushuiSolution/438.html
雨水回收处理:http://www.slfhb.net/yushuiSolution/4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