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开年的前3个月里,钢市的行情出现了罕见的小阳春。公开数据显示,今年头3个月,钢价反弹累计上涨超过30%,创下了近6年来的最大季反弹幅度。
而此轮价格的上扬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去年很多钢厂的限产和退出,去年一年中国粗钢产量出现了自1981年以来的首次下滑。
但当价格有所回升,看到希望的企业就继续开足马力生产,希望弥补此前的亏损。
因被山西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并购,昔日中国第二大钢铁民 营企业海鑫钢铁在全面停产两年后会在4月底5月初复产。但是否真能赶上这波行情,还真不好说。此前中国钢铁企业也一直面临着产量与价格之间的选择。“价格 低-钢厂亏损-减产-价格上涨-复产-过剩-价格下降”这种循环已经上演过很多次。而眼下,各个钢厂复产的热情已经很明显。
武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副总经理舒文虎最近也公开表示,因为春节的时候订单已经订到了4月份,所以“紧急把另一条停产的线进行了恢复”。此外,中国钢铁国企和民企的龙头宝钢、沙钢都在近期表态要增产。
据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3月中国粗钢、生铁、钢材产量分别为7065万吨、6020万吨、9923万吨,分别同比增长2.9%、2.2%和3.3%。其中,粗钢和钢材产量均创下单月历史新高。粗钢日均产量则达227.9万吨,较1-2月份大增12.9%,直逼2014年6月的历史峰值水平。
如果说复产是市场驱动下的行为,那宏观政策的出台则有更多的强制性。4月13日,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窦敬丽透露,为确保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落到实处,国土资源部目前已全面暂停受理钢铁煤炭行业建设项目用地、用矿审批。
国土资源部出台12条新规,着重从“严格”和“支持”两个方面助力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。其中一条就是“严把土地供应关口。对新建项目、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,一律不予受理用地预审。”这可谓是从源头上把住了新增产能的可能性。
但是回看历史就知道,1996年中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的时候,业内就已经明确提出产能过剩的说法。这些年来,相关的政策、措施等也出台了很多,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。
而对于已成事实的土地,新规中专门有“关于退出企业、兼并重组、转产转型的土地处置”。比如可交由政府收回、政府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后的出让收入,可按规定通过预算安排支付退出国有企业职工安置费用,或者改变用途等等。
但有没有政策和能不能按照政策执行、执行力度有多大,这些都决定了政策未来的实际效果。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了这么大的体量,无论从市场还是宏观上要想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产能过剩,都很困难。